体能论坛China Fitness Forum

 找回密码
 注册Reg
搜索
查看: 1902|回复: 0

jacky国内运动康复推荐读物之《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3 14: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Zoom
基本信息
  •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月1日)
  • 外文书名: 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
  • 平装: 3840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9787509143971, 7509143977
  • 条形码: 9787509143971
  • 商品尺寸: 28.4 x 21.2 x 12.6 cm
  • 商品重量: 6 Kg
  • 品牌: 人民军医出版社
  • ASIN: B004H8GH8K商品描述内容简介《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套装共4卷)》是一部经历了70余年辉煌的骨科巨著,是由国际著名专家编撰的国际权威经典。正如戴魁戎院士指出,《坎贝尔骨科手术学》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巨著,是因为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首先是作者以丰富的临床手术经验为基础,非常详细地叙述了各种手术的细节,包括各种小诀窍和注意事项;第二是作者以对疾病与手术的宏观掌控力,正确地把握了手术指征、术前后处理和并发症防治原则;第三是书中对不同手术作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和临床应用结果分析,特别是当一种疾病具有不同手术方法时,做出了科学的比较和个体化选择。这三大特点,体现了《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套装共4卷)》极高的学术水平和编写水平,反映了《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套装共4卷)》的核心价值。
    第11版《坎贝尔骨科手术学》分4卷十九部分,共86章。与上一版比,《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套装共4卷)》新增了一大批当前活跃的国际知名专家,修订了30%以上的内容,调整了部分章节,提升了人工关节置换、脊柱疾患的治疗、创伤及运动医学等领域的重要性,收录了最新考证的诊疗规范和具有潜力的新技术,充分体现了骨科近5年来理念更新、材料及器械发展和手术技术进步。在出版形式上也增添了新特点,采用了彩色线条绘图、手术照片图,用不同的色彩凸显正文重要内容,通过网络提供手术视频、内容即刻更新、电子演示图库、参考引文摘要等(购买英文原版书才可免费获得)。
    第11版《坎贝尔骨科手术学》完成了从内容到形式和技术上的全面革新,无论是刚开始从事骨科的住院医生,硕士、博士研究生,还是较高年资的骨科专家,都会从书中摄取到丰富的营养。该书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的高级参考书。

    编辑推荐《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套装共4卷)》:国际权威骨科经典。

    作者简介作者:(美国)卡内尔(S.Terry Canale) (美国)贝蒂(James H.Beaty) 等 译者:王岩 唐佩福 张建中 等 合著者:卢世璧

    目录第1卷
    第一部分 基本原理
    第1章 外科技术与手术人路
    第一节 外科技术
    第二节 手术入路

    第2章 骨科磁共振成像
    第一节 MRI扫描的类型
    第二节 禁忌证
    第三节 足及踝关节
    第四节 膝关节
    第五节 髋关节
    第六节 脊柱
    第七节 肩关节
    第八节 腕关节
    第九节 肘关节
    第十节 肿瘤影像
    第十一节 总结

    第二部分 关节固定术
    第3章 踝、膝、髋关节融合术
    第一节 踝关节融合术
    第二节 膝关节融合术
    第三节 髋关节融合术

    第4章 肩、肘、腕关节融合术
    第一节 肩关节融合术
    第二节 肘关节融合术
    第三节 腕关节融合术

    第三部分 关节置换术
    第5章 全踝关节置换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手术操作
    第三节 并发症
    第四节 各种假体及其置换结果
    第五节 结论

    第6章 膝关节置换术
    第一节 现代假体的演变和设计
    第二节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生物力学
    第三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四节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
    第五节 术前评估
    第六节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术
    第七节 特殊问题的手术处理
    第八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
    第九节 全膝关节翻修术

    第7章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第一节 应用生物力学
    第二节 全髋关节假体的设计和选择
    第三节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
    第四节 全髋关节置换的禁忌证
    第五节 术前评估
    第六节 术前x线片
    第七节 术前准备和铺单
    第八节 手术人路和手术方法
    第九节 髋关节具体疾病的手术问题
    第十节 并发症
    第十一节 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
    第十二节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处理

    第8章 肩、肘关节置换术
    第一节 肩关节
    第二节 肘关节

    第四部分 截肢
    第9章 截肢的一般原则
    第一节 截肢率和适应证
    第二节 截肢的外科原则
    第三节 并发症
    第四节 儿童截肢

    第10章 足部截肢
    第一节 足趾截肢
    第二节 足中部截肢
    第三节 足后部及踝部截肢

    第11章 下肢截肢
    第一节 足及踝关节截肢术
    第二节 经胫骨(膝下)截肢术
    第三节 膝关节离断术
    第四节 经股骨(膝上)截肢术

    第12章 髋关节和骨盆截肢
    第一节 髋关节离断术
    第二节 半骨盆切除术

    第13章 上肢截肢
    第一节 手部截肢术
    第二节 腕部截肢术
    第三节 前臂(经桡骨)截肢术
    第四节 肘关节离断术
    第五节 上臂(经肱骨)截肢术
    第六节 肩部截肢术
    第七节 肩胛带离断术(前1/4截肢术)

    第14章 手部截肢
    第一节 手部截肢因素
    第二节 截指原则
    第三节 指端截指
    第四节 单指截指
    第五节 拇指截指
    第六节 多指截指
    第七节 截指残端痛
    第八节 手部截肢后的重建

    第五部分 感染
    第15章 感染诊治的一般原则
    第一节 病因学
    第二节 诊断
    第三节 治疗
    第四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16章 骨髓炎
    第一节 分类
    第二节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第三节 亚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第四节 慢性骨髓炎
    第五节 硬化性骨髓炎
    第六节 骨髓炎残余期
    第七节 骨髓炎引起的病理性骨折
    第八节 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
    第九节 足部刺伤后的骨髓炎
    第十节 厌氧茵骨髓炎
    第十一节 特殊部位的骨髓炎
    第十二节 骨髓炎的切除术
    第十三节 骨髓炎的截肢治疗

    第17章 感染性关节炎
    第一节 临床资料
    第二节 影像学检查
    第三节 发病机制
    第四节 微生物学
    第五节 治疗
    第六节 跗骨间关节感染
    第七节 踝关节感染
    第八节 膝关节感染
    第九节 髋关节感染
    第十节 骶髂关节感染
    第十一节 脊柱感染
    第十二节 胸锁及肩锁关节感染
    第十三节 肩关节感染
    第十四节 肘关节感染
    第十五节 腕关节感染
    第十六节 化脓性关节炎遗留畸形的手术矫正

    第18章 结核及其他少见的感染
    第一节 结核
    第二节 其他少见的感染

    第六部分 肿瘤
    第19章 肿瘤的诊治原则
    第一节 诊断评估
    第二节 辅助治疗
    第三节 外科手术的原则
    第四节 外科手术方法

    第20章 良性骨肿瘤和类肿瘤样病变
    第一节 成骨性肿瘤
    第二节 软骨性肿瘤
    第三节 纤维性病变
    第四节 囊性病变
    第五节 脂肪性肿瘤
    第六节 血管源性肿瘤
    第七节 其他非肿瘤性病变

    第21章 良性、侵袭性骨肿瘤
    第一节 骨巨细胞瘤
    第二节 成软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
    第三节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第四节 成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
    第五节 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

    第22章 骨的恶性肿瘤
    第一节 骨肉瘤
    第二节 软骨肉瘤
    第三节 尤因肉瘤
    第四节 脊索瘤
    第五节 造釉细胞瘤
    第六节 恶性血管肿瘤
    第七节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纤维肉瘤
    第八节 多发性骨髓瘤和浆细胞瘤
    第九节 淋巴瘤
    第十节 骨转移癌

    第23章 软组织肿瘤
    第一节 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第二节 恶性肿瘤

    第七部分 非创伤性软组织疾病
    第24章 非创伤性软组织疾病
    第一节 肌肉挛缩
    第二节 弹晌综合征
    第三节 疼痛性关节周围钙化
    第四节 肌腱炎与滑囊炎

    第25章 其他非创伤性疾病
    第一节 慢性滑膜炎
    第二节 类风湿关节炎
    第三节 骨关节炎
    第四节 骨坏死
    第五节 特发性一过性骨质疏松症
    第六节 神经病性关节病(charcot关节)
    第七节 髋臼骨盆内突出(OttO骨盆或髋关节内陷)
    第八节 耻骨炎

    第2卷
    第八部分 先天异常
    第26章 下肢先天异常
    第一节 多趾
    第二节 并趾
    第三节 巨趾
    第四节 裂足(部分足趾缺如)
    第五节 足趾挛缩或成角畸形
    第六节 先天性躅趾内翻
    第七节 先天性跖骨内收
    第八节 先天性畸形足(马蹄内翻足)
    第九节 先天性垂直距骨
    第十节 先天性小腿成角畸形
    第十一节 先天性胫腓骨假关节
    第十二节 小腿缩窄
    第十三节 先天性膝关节过伸和脱位
    第十四节 先天性髌骨脱位
    第十五节 先天性长骨缺如
    第十六节 肢体不等长

    第27章 先天性和发育性髋关节及骨盆异常
    第一节 先天性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第二节 先天性和发育性髋内翻
    第三节 膀胱外翻

    第28章 先天性躯干和上肢畸形
    第一节 先天性高肩胛症
    第二节 先天性肌性斜颈
    第三节 先天性锁骨假关节
    第四节 先天性桡骨头脱位
    第五节 先天性桡骨假关节
    第六节 先天性尺骨假关节
    第七节 先天性尺桡骨融合

    第九部分 骨软骨病
    第29章 骨软骨病或骨骺炎及其他病变
    第一节 骨软骨病或骨骺炎
    第二节 Legg-Calv—Perthes病
    第三节 血友病
    第四节 佝偻病、骨软化症与肾性骨萎缩
    第五节 胫骨内翻(BIount病)
    第六节 先天性疾病

    第十部分 儿童神经系统异常
    第30章 大脑性瘫痪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分类
    第三节 诊断
    第四节 相关的残疾情况
    第五节 治疗
    第六节 髋
    第七节 膝
    第八节 足
    第九节 骨盆倾斜及脊柱侧凸
    第十节 上肢
    第十一节 成人脑瘫
    第十二节 成年脑卒中患者

    第31章 麻痹性疾病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
    第二节 脊髓脊膜膨出
    第三节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弯曲症
    第四节 臂丛麻痹

    第32章 神经肌肉疾病
    第一节 治疗概述
    第二节 肌病与神经疾病的鉴别
    第三节 肌营养不良
    第四节 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元病

    第十一部分 儿童骨折与脱位
    第33章 儿童骨折与脱位
    第一节 骺板损伤
    第二节 开放性骨折
    第三节 病理性骨折
    第四节 产伤性骨折及虐待儿童引起的骨折
    第五节 儿童骨折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
    第六节 手内和腕部骨折、脱位及骨折—脱位
    第七节 前臂骨折
    第八节 单纯性桡骨头脱位
    第九节 肘关节骨折与脱位
    第十节 肱骨干和肱骨近端骨折
    第十一节 肩锁关节脱位
    第十二节 锁骨骨折与脱位
    第十三节 脊柱骨折与脱位
    第十四节 骨盆骨折
    第十五节 儿童髋部骨折
    第十六节 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
    第十七节 股骨头骨骺滑脱
    第十八节 股骨骨折
    第十九节 膝部骨折
    第二十节 急性膝关节脱位
    第二十一节 胫、腓骨骨折
    第二十二节 足部骨折
    ……

    第十二部分 脊柱体
    第3卷
    第十三部分 运动医学
    第十四部分 关节镜
    第十五部分 骨折与脱位
    第4卷
    第十六部分 周围神经损伤
    第十七部分 显微外科
    第十八部分 手
    第十九部分 足和踝

    序言虽然我们有了前两版翻译的经历,但是当我们拿到第11版《坎贝尔骨科手术学》时仍不禁被新版内容的翔实广博、知识更新的迅速快捷、对新技术新知识评价的客观公允所折服,并且本版首次使用了彩色线条图和手术照片图,加之漂亮的版式,为这本经历了70余年辉煌的骨科权威经典巨著增添了更加耀眼的光环。因此,我们依然有一种尽快嚼食并介绍给国内同仁,更好地为国人病患造福的冲动。
    本版《坎贝尔骨科手术学》保持了上一版的目录系统,仍分成4卷十九部分,86章,只是在第1卷第三部分的关节置换术中去除了引言与概论一章,将踝关节置换一章单列,并由新人撰写,说明了踝关节置换重要性的提升。此外,由于Peter G.Carnesale先生于2006年过世,因此,由他撰写的内容改为新人。本版共有17章内容完全更换了作者,有13章增减了合作者。更换作者部分的风格有一些改变,但是仍然秉承了上一版一贯的内容充实、观点公正、紧追时代、循证为本的特点,系统介绍了相关内容的原理、历史沿革、手术细节、术后处理及效果评价,延续了这套巨著的经典性及权威性。本版在人工关节置换、脊柱疾患的治疗、创伤及运动医学等多方面都体现了理念的更新、材料及器械的发展及手术技术的进步。虽然国际上每年都有很多专著及文章发表,但是只有《坎贝尔骨科手术学》是最系统、最实用及权威的巨著,她可以使骨科各个专业的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实用、正确而应时的手术技术和理论。所以她既是一部骨科教科书,也是一部文献综述合辑,无论是骨科住院医生、进修生、研究生、主治医师,还是高年资专家都可以从中摄取丰富的营养。
    考虑到本书翻译的时效性及权威性,总结以往翻译的经验,这次将译者的队伍扩大到30余家国内骨科重点单位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人现已是国内相关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在翻译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知识底蕴,牺牲了个人业余时间,为本译著的出版付出了他们的艰辛。此外,我们还特地邀请了王澍寰、邱贵兴、顾玉东、戴魁戎院士作为学术顾问及近30位国内骨科及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帮助审校,进一步提升了本书的翻译质量。卢世璧院士对本书做了全面的审定。由于国内骨科前辈们的大力支持及同仁广泛的参与,极大地保证了这部巨著翻译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中文版的出版是我国骨科界共同努力的结晶。

    文摘插图:



    (二)恢复期
    恢复期自体温恢复正常后的第2天开始,持续2年。在这一期内特别是头4个月内,肌力自发地改善,此后则比较缓慢。此期的治疗与急性期相同,在前6个月内应每个月评价一次肌力,此后每3个月评价一次。理疗应强调使肌肉具有正常的运动方式并最大限度地恢复每块肌肉的功能。麻痹的肌力恢复超过80%的肌肉无需特殊治疗即可自行恢复。按照Johnson的观点,如果3个月时某块肌肉的肌力仍低于正常的30%,则应认为是永久性麻痹。
    可用积极的被动拉伸锻炼与楔形管型石膏治疗轻度或中度挛缩。对于持续6个月以上的挛缩可能必须手术,松解紧张的筋膜和肌肉腱膜并延长肌腱,应持续使用矫形支具,直至预计不会再有进一步恢复时为止。
    (三)慢性期
    脊髓灰质炎的慢性期通常于急性发病后24个月开始,正是在这个时期矫形外科医师开始对肌力不平衡的远期后果进行治疗,以此来帮助患者获得最大的活动能力。治疗的目的包括矫正所有明显的肌力不平衡,防止或矫正软组织或骨性畸形。静力性关节不稳定通常可用矫形支具无限期地控制。动力性关节不稳定最终导致固定性畸形,这种畸形不能用矫形支具控制。由于儿童具有成长发育的潜力,他们较成人更易发生骨性畸形,因此,应在儿童出现任何固定的骨性改变之前施行诸如肌腱转位术等软组织手术;而旨在矫正畸形的骨性手术通常可延迟到骨骼发育基本完成后再进行。
    三、肌腱转位术
    当动力性肌力不平衡导致的畸形影响了行走或上肢功能时,可行肌腱转位术。但手术应延迟,直至受累肌肉获得了最大限度的预期恢复时再进行。肌腱转位的目的在于:①提供一个主动的动力来替代麻痹的肌肉或肌群;②当某一肌肉的拮抗肌麻痹时,消除该肌肉的致畸作用;③通过提高肌力平衡来改善稳定性。
    肌腱转位术是将腱性止点自正常附着点移至另一部位,这样该肌肉就可在同一区域内替代一块麻痹的肌肉。在选择转位肌腱时必须仔细考虑以下因素。
    1.转位的肌肉必须足够有力,能够完成麻痹肌肉的作用或补充部分麻痹肌肉的力量。如果转位肌肉本身已因麻痹而无力,就不可能完成预期的动作,或肌肉短期内可以有功能,但最终会因过度拉伸而丧失力量。欲转位的肌肉其肌力应为好或比较好,因转位后转位肌肉在力量上至少会丧失一级。
    2.为使肌肉在转位后能有功能,转位肌腱的游离端应尽量靠近麻痹肌腱的止点,并且肌肉的起点与新止点之间应尽可能呈一条直线。
    3.应将转位肌腱保留在其腱鞘内或穿人另一肌腱的腱鞘;否则应将其穿过能允许其滑动的组织,例如皮下脂肪。使肌腱经过筋膜或骨内的隧道通常是不明智的,因为这样会迅速形成瘢痕组织并发生粘连。
    4.在转位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转位肌肉的神经支配与血液供应不受损伤。
    5.转位肌肉所作用的关节必须有良好的位置;肌腱转位前必须松解所有挛缩。不能期望靠转位肌肉来矫正固定性畸形。
    6.必须将肌腱以稍高于正常的张力牢固地附在骨质上。如无足够的张力,肌肉收缩的能量就将用来克服肌腱的松弛而不是用来完成预期的动作。
    7.协同肌优先于拮抗肌。
    8.如果可能,转位肌腱应与将支持或代替的肌肉具有同样的收缩范围。
    小腿前部肌肉主要是摆动相肌肉,后部肌肉或屈肌是站立相肌肉。在大腿,股四头肌为站立相肌肉,胭绳肌为摆动相肌肉。一般来说,同相肌肉转位保持了转位肌肉术前的相活动,所以转位肌肉看来也能保持其术前的收缩间期与电强度。许多非同相的肌肉转位保持了自身术前的相活动,因此不能恢复被代替肌肉的动作。但是,部分非同相肌肉转位具有相转换能力。以下因素可能对相转换有影响:
    1.通常,肌腱转位术后必须对非同相肌肉进行训练,以恢复步态周期中固有的时相。肌肉功能的再训练需要数个月大量的理疗。
    2.摆动相肌腱转位术不应与站立相转位术混合施行。如果同时施行这些转位术,非同相转位肌肉的相转换失败率将会很高。
    3.相转换与发病至肌腱转位之间时间的长短无关。







该贴已经同步到 jacky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Mobile|体能论坛 ( 粤ICP备15092216号-2 )

GMT+8, 2024-3-28 20:24 , Processed in 0.04218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