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论坛China Fitness Forum

 找回密码
 注册Reg
搜索
查看: 2472|回复: 1

高原训练:挑战传统观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8 23: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奥林匹克训练中心    威尔伯

在优秀运动员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许多选手都想通过高原训练让自己达到最佳。

肯尼亚的东非大裂谷是一个很受欢迎的目的地,一到旺季,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都会*****到那里。

耐力型运动员运用高原训练已经很多年了,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传统观念应该受到挑战。

在高原上训练,氧的含量较低,促使运动员的血红细胞增多。由于给肌肉提供了更多的氧,这使他们在平原上更具竞争力。

以前的高原训练理论建立在高住高训的实践基础上。然而这种方法可能存在局限性,英格兰足球队使用高海拔训练,结果在2010年世界杯遭遇失败,为此他们备受批评。高住高训的主要局限在于,许多运动员发现自己不能达到一定的训练强度(例如跑步速度),也不能产生所必需的氧流量,进而无法带来或保持有利于比赛成绩的生理变化。时常听见运动员们说,他们在经历了高住高训之后似乎失去了“速度”或“恢复能力”,最终对他们在平原上的成绩产生了负面影响。总之,高原训练可以提高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但是机体在高原训练的能力会随着疲劳的增加而受限。

高住低训是一个不一样的方法。它让运动员住在高处以促进对高度的适应,特征是显著且持续的血红细胞增多,同时让他们在低处训练,达到平原的训练强度。

那么对成绩最有利的正确因素组合是什么呢?

高住低训:最佳条件

在最近的研究中,48名赛跑运动员接受了不同高度的测试,既包括自然的高度也包括模拟的高度,如所谓的“高原帐篷”。结果表明,要想有效的适应环境,并使血红细胞的增长量足以在离开高原后也能提高耐力,运动员们需要住在2000-2500米的高度。

那么需要在高原上住多少天呢?在一些研究中,当处于比较适中的高度2500米时采取了连续住28天的方法。在开始的7-10天,血红细胞量几乎没有变化,两周后才有少量的提高。然后在3-4周时,血红细胞量快速上升。

当处于自然高度2000-2500米时,每天在高原上的时间不少于22个小时可有效的促进平原耐力。对于模拟高原环境(氮稀释或氧过滤),每天较少的时间(12-16小时)和更高的海拔(2500-3000米)可取得相似的血红细胞量。

这对优秀运动员来说意味着什么?

美国速度滑冰队在备战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时就成功的整合了几种高住低训的方法。在距盐湖城冬奥会还有3年的时候,速滑运动员开始住在位于美国西部犹他州的鹿谷和帕克城地区,那里海拔2500米,比海拔1425米的正式比赛场地犹他州速滑馆还要高。

速滑选手们通过在鹿谷和帕克城进行中等强度的训练,同时在盐湖城进行高强度的练习,从而提高血红细胞量并适应高原环境。

美国速滑运动员在那届冬奥会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6名运动员取得了8枚奖牌,包括3枚金牌和2项世界纪录。

速滑运动员们也会去国外进行比赛,所以会离开帕克城的自然高原训练基地几周时间。为了维持对高原的适应,他们会经常利用模拟高原设备。起初,当他们前往欧洲时尝试着使用“高原帐篷”,但后来发现“高原帐篷”不方便运输,在里面睡觉也很不舒服,不利于训练和赛后的恢复。不过最近几年,美国的速滑选手与欧洲的一些速度滑冰队达成协议,可以使用他们国家的氮公寓。

就像在2002年冬奥会一样,美国的速滑运动员在2006年的都灵冬奥会也取得了好成绩,收获3金3银1铜。

潜在的威胁?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调查研究了一些高原训练的方法和设备,考虑是否将它们视为非法提高运动成绩的手段而禁用。最终,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决定不把人工诱导高原环境列到2007年的禁用清单上。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奥委会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就开始禁止在奥运村范围内使用模拟高原设备,这项要求有望在今后所有的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中执行。

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由于遗传的缘故,个体之间对高原训练的躯体反应差异很大。未来的研究方向是找到造成高原适应性反应差异的具体遗传因素。对影响运动员高原适应性差异的关键因素(基因或其他)的进一步了解,可使运动科学家和教练更好的为每一名运动员制定最佳高原训练方案。

来源:专题报告201101期



该贴已经同步到 十季的微博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 收起 理由
admin +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4-9 14: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影响运动员高原适应性差异的关键因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Mobile|体能论坛 ( 粤ICP备15092216号-2 )

GMT+8, 2024-4-20 11:48 , Processed in 0.0437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