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论坛China Fitness Forum

 找回密码
 注册Reg
搜索
查看: 2962|回复: 0

[大众健身] 悬吊训练系统(SET)对田径运动员平衡能力的改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30 23: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探讨悬吊训练系统(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对田径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以30名田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进行为期12周的悬吊训练, 比较训练前后平衡能力的变化情况, 探讨SET 悬吊训练对田径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经12周训练后, 实验组的动态平衡能力和静态平衡能力显著提高,说明SET是改善运动员平衡能力的有效锻炼方法之一,可在训练领域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悬吊运动训练(SET) 是基于现代康复理论最新成果的训练技术。它最初用于骨科术后和骨骼、肌肉系统慢性疾病的康复, 这项技术已覆盖挪威90%的康复机构,且北欧及日本、韩国目前都已开展, 2000年以来已扩展到伤后康复训练和运动员体能训练。
悬吊运动训练突出运动感觉综合训练, 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闭链运动以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效果。SET 可加强中央躯干、骨盆和髋部深层肌肉力量, 这种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躯干肌肉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 达到康复和训练的目的。悬吊训练通过强化躯干肌肉及非主导侧肢体的运动能力, 加强神经和肌群之间的反馈、统合功能来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一般在悬吊器械上进行训练, 也常用到海绵橡胶垫、平衡板以及充气的橡胶垫枕等以增加支撑点的不稳定性来激发神经肌肉的协调功能。
已有研究认为, 悬吊运动训练这种方式能够减小髌一股关节间压力, 防止前后交叉韧带过度牵拉, 并有一定的加强肱二头肌、三角肌、肩带肌群、股四头肌、腓肠肌肌力的作用。悬吊运动训练对吸氧量、心率及血乳酸等方面的影响较之同等运动负荷的正常行走明显增加, 肌电活动的峰电位也有明显加大。目前, 国内对于这一训练运动方式, 仅局限于研究对肌力和稳定性的影响, 而对悬吊运动训练平衡功能的影响的探讨尚未见报道。鉴于此, 通过探讨悬吊运动训练对田径运动员肌力的影响, 旨在为开展这一运动训练方法以及探讨田径运动员肌肉力量训练方法和途径提供实验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河南省运动技术学校30 名男子田径运动员, 实验组为“悬吊训练组”, 进行悬吊运动训练(表1)。

1.2实验设计
进行悬吊运动训练相关理论的学习, 并访问悬吊运动训练的相关专家, 同时与教练、运动员进行交流, 对运动员的基本技术、体能等情况有所了解, 结合运动员体能测试结果分析, 初步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悬吊的设备是研究者结合相关器材设计出来的。使用器材有悬吊架、海绵垫、橡胶球等。
训练方法: 30名田径运动员进行为期12 周以躯干、腰、上肢力量、下肢力量为主的吊索训练, 每周训练3次。每次训练针对不同部位分为四组, 在每组练习中, 运动员在可调节的吊索上完成不同的、高度不稳定的闭链练习, 通过增加臂部支撑力和不稳定性逐步增加练习难度。参照相关文献,主要练习方法有: 悬吊单双侧支撑、悬吊俯卧撑﹑地面双手俯卧撑桥、地面单手撑桥、海绵垫双手撑桥、海绵垫单手撑桥、单双脚站海绵垫、海绵垫闭眼、海绵垫传球、悬吊与海绵垫结合训练等。
1.3指标检测
1.3.1平衡能力指标测试
人体平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静态平衡, 即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姿势, 例如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另一类是动态平衡, 包括两个方面: 自动态平衡, 即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 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 他动态平衡, 即人体对外界干扰, 例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1.3.1.1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
采用英国SMSH ealLhcare公司生产的平衡仪( BPM ), 计算机及配套软件。采用了该实验设备有关评价静态平衡能力的2项指标。实验在课余时间进行两次, 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测量一次, 要求受试者测试前进行10min的热身, 每个测试者要求脱鞋直立于传感器平台的中央, 足的位置与平台上基准点相一致, 取自然直立姿态, 全身放松, 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双眼平视前方, 使受试者视觉稳定, 视野内避免有移动目标。检查睁眼和闭眼30s的状态下的各指标。测定主要指标: 压力中心(central of pressure, COP): 指摆动中心与足底中心(平台上的标准点)在X轴、Y轴上的距离。包络面积( area of swinging pathway, AREA): 测定重心摆动轨迹所包括的面积。线形图总长度(total length of swinging pathway, TL):表示重心摆动轨迹的总长度。最大摆幅(maxim al length of swinging pathway, ML):表示两最远的压力中心相距的最大距离。
1.3.1.2动态平衡能力的测试
受试者沿宽350px、高350px、长5m 的平衡木行走, 以秒表记录完成时间。
2 实验结果
2.1实验前后两组间两种姿势静态平衡COP的比较
表2显示,悬吊训练后, 在睁眼状态下, COP指标中的Y值明显低于实验前(P< 0.05);闭眼状态下, COP指标中的Y值明显低于实验前( P < 0.01); X 值明显低于实验前( P <0.05), 说明吊索训练对身体静态平衡相关指标有一定影响。

2.2 实验前后两组间两种姿势包络面积( AREA值)的比较
表3显示, 实验组吊索训练前后对比显示, 实验组在吊索训练后, 睁眼状态下静态平衡AREA值明显低于实验前( P< 0.05); 闭眼状态下静态平衡AREA 值极其显著低于实验前( P< 0.01)。说明吊索训练使得受试者在睁眼和闭眼状态下, 运动轨迹所覆盖的椭圆面积区域即包络面积显著变小。

2.3 实验前后两组间静态平衡线形图总长度( TL)和最大摆幅(ML)比较
表4显示, 实验组吊索训练前后对比显示, 实验组在吊索训练后, 闭眼状态下TL和ML值明显低于实验前(P<0.05), 睁眼状态下的TL和ML训练前后无明显变化。说明吊索训练使得受试者在闭眼状态下, 显示重心摆动轨迹的总长度和最大摆动幅度有着明显减少。

2.4 实验前后两组间动态平衡指标的比较
表5显示, 实验组在吊索训练后, 完成平衡木的时间明显短于实验前(P < 0.05)。

3 讨论
维持人体平衡的机制十分复杂, 迄今为止尚未彻底阐明。一般认为, 平衡的维持是一个综合的神经肌肉活动过程, 感觉系统、前庭系统、视觉调节系统、大脑平衡反射调节功能、小脑共济协调系统以及肢体的肌力和肌张力平衡等在人体平衡功能的维持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视觉系统提供周围环境及身体运动和方向的信息;本体感觉提供身体各部位的空间定位及肌紧张状态的信息, 经深感觉传导通路向上递;前庭系统提供加速度运动、瞬时直线加速运动及与直线重力加速有关的头部位置改变的信息, 经第4对颅神经进入脑干。目前对平衡觉的输入、输出通路较清楚, 对平衡觉皮层中枢定位尚不肯定, 各级中枢相互联系及影响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视觉及本体感觉在前庭功能障碍时所具有的代偿作用以及两侧前庭相互间具有代偿作用更使问题复杂化。
开链运动是指肢体远端不固定且不承受身体重量所进行的运动(远端肢体在固定的近端肢体基础上移动), 而闭链运动则为肢体远端固定并承受身体重量所进行的运动(近端肢体在固定的远端肢体基础上移动)。SET既使用开链运动, 也使用闭链运动。前者使得原动肌和协同肌兴奋, 但拮抗肌不同时收缩; 而后者则使原动肌、协同肌和拮抗肌同时兴奋并在吊索训练的过程中随着姿势的训练不断保持稳定姿势, 所以非常适于进行平衡能力的训练。
电脑型人体平衡检测仪给出了人体摇动的幅度、摇动的频率、摇动的方向等一系列有关人体平衡的定量指标,提供了定量描绘人体静态平衡功能的有力手段, 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实验根据需要选择描述动摇程度的指标压力中心(COP)、包络面积(Area)、线形图总长度(TL) 、最大摆幅(ML)。
采用吊索训练对田径运动员进行了干预, 结果显示:吊索训练后, 在睁眼状态下, COP指标中的Y 值明显低于实验前( P<0.05);闭眼状态下, COP指标中的Y 值明显低于实验前(P< 0.01);X 值明显低于实验前(P<0.05)。睁眼状态下静态平衡AREA 值明显低于实验前( P<0.05 );闭眼状态下静态平衡AREA 值极其显著低于实验前( P<0.01 )。闭眼状态下TL和ML 值明显低于实验前(P<0.05) 。说明为期12周的SET的悬吊训练可明显改善田径运动员的静态平衡功能, 但睁眼状态下, 实验前后TL和ML无明显变化, 推测可能是视觉系统和本体感觉对平衡功能的补偿作用, 平衡木行走测试, 在维持动态平衡的过程中, 需要调动视觉、前庭觉及躯体感觉等各种感觉协调活动,能全面反映田径运动员动态抗干扰维持平衡的功能。
本研究中, 实验组实验前通过平衡木时间平均时间为12.25s,实验后为9.24s, 两组比较P < 0.05。表明SET 悬吊训练能够非常有效地改善田径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推测SET悬吊训练是一种人工模拟生理性刺激,因具有提高肌力、改善柔韧性、关节稳定性、增强本体感受功能、改善运动能力和促进疲劳恢复等作用而广泛应用于运动医学领域。其作用机制可分为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两类。直接作用为SET 悬吊训练引起的运动传递到器官、组织、细胞等结构而产生。间接作用为悬吊后通过神经、体液的反射、调节等。
4 结论
12周悬吊训练可明显改善受试者的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证明SET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操作的平衡训练方法。但仪器所限,本研究未能对动态平衡指标进行充分的研究, 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强, 同时应对不同的悬吊方式、时间、强度对平衡功能的影响进行探索, 以寻找具有最佳效果的悬吊训练方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Mobile|体能论坛 ( 粤ICP备15092216号-2 )

GMT+8, 2024-3-29 05:42 , Processed in 0.04263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