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论坛China Fitness Forum

 找回密码
 注册Reg
搜索
查看: 3178|回复: 0

[大众健身] 台湾林两传老师谈伤科触诊练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6 21: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触诊能力的发展有几个阶段,
第一是必须真正摸到「骨 位」。要摸到关节骨头的错缝,知道这不对之处的韧带肌腱发生转折,张力不对。这过程若摸得不请楚,应当先练习两侧对称摸;还不清楚就要问患者「会痛吗? 」。若有错位,触压一定就会痛,因为肌腱韧带张力增加,本体受器受到牵引阈值降低,轻轻触压就容易超过阈质产生疼痛。像歪斜的胸椎,如果压它不会痛的话, 表示上面的肌腱韧带还能承受活动张力,表示胸椎没有错位,只是系统歪斜,并未真正错缝被挤歪。所以刚开始学习触诊时需要问病人,觉得歪歪的就问会不会痛, 慢慢的会感觉到「痛」与「不痛」的差别并不在骨头是歪的还是正的,而是上面薄薄的软组织的张力。
第二要摸的是筋。一个骨头回不去一定是有筋出槽绷 着,医生当然要摸出到底是哪一条肌肉,甚至哪一条「闯祸」肌肉上面真正绷着的肌纤维,而不是整条肌肉需连那小小的肌束都要摸到,一个网球肘可能只是两条小 小的肌纤维绷着,回不去就会非常的痛。寻找的模式是从疼痛点开始,在脚踝或者是膝盖、肩膀、手肘上练习顺着关节走,找到那条肌肉,而且一定要找到那条肌肉 上绷紧的肌束、即因肌肉收缩而多出来的肌膜与多出来成小小蘘状的腱鞘。能够清楚的找过,就会发现你对肌肉状况清楚了。最后只要手搭在皮肤上就可以「看到」 下面肌肉的走向。
第三要摸肌群的走向。包括肌肉歪斜的方向、筋膜的张力大小、整体张力的动态,朝向哪边收紧。等于手当作眼睛用。当慢慢学会感觉软 组织张力变化的时候,就可以真正进入触诊的殿堂,那时的触诊才开始是有意义的,可以知道软组织张力的偏斜方向。就像一块布、一件衣服一样,如果由一个角度 轻拉住,虽然看起来平平的,摸起来也是,可是若与其它无张力松软的地方比较,可以察觉衣服上轻微的拉力及其方向。仔细摸,筋膜其拉力也是有方向性的:垂直 着张力的方向拨。会发现一个方向摸过来是顺的,另一个方向反回去就顶着不断的皱褶,跟上述牵拉着的布是一样的。这感觉要慢慢练出来,由粗而细,由浅而深。
所谓的精确,是在触诊一个骨错缝筋出槽时,只要细致到摸到单一个小点、小圆块,便能搜集到筋膜张力的大小和转折的角度方向。要达到这境地是不能用指尖去摸 的,必须用指腹、整排手指或整个手掌贴着。因为指尖是一个点而指腹是一个面,用指腹摸关节面,才会知道骨头关节相对位置或上面附着肌腱韧带的张力走向,也 才得以慢慢累积出状态、动态、走向之类的灵敏度,找出结构张力牵扯的来源。若惯用指尖只是真的触诊,无论多少个点,都没有办法直接堆砌出面的起伏状态的。
例如要摸整排肋骨,不要用指尖摸一根一根骨头,因为摸这里也凸凸的,摸那里也凸凸的,摸完以后到底无法明确知道整个不平整的形,其张力来源为何。;是胸大肌 的张力比较大,还是因为肚子胀气顶上来;肋骨内侧的张力比较大还是外侧缘的张力比较大。必须用手指腹、整个指节、整排手指或整个手掌触摸,才能知道一个结 构张力牵扯来源与来去变化的由来。也就是要用整个手的面去感觉它的「态势」。
触诊过程中不仅要摸到肌群的走向,肌膜张力对还是不对,重要的是还要 知道「动态」对还是不对。如有ㄧ病患,肩膀抬起来会痛,并伴随着有头痛,痛了三个月,把胸椎肋骨调开,肩膀痛通常一次就好多了,可是患者还残留一些痛,这 表示还有一两 根肋骨或者是附着的肌肉没有回去。这时要找出那条肋骨,有时不太容易摸出来,因为肋骨跟肋骨间已经被解开了,要用动态才能知道。要转动肩臂及援助胸椎,才 能觉知在动态中到底哪一两根肋骨被黏住,没法跟着其它的肋骨动开,然后顺着肋骨去找到有问题的肌肉。
调腰某些层面也依赖动态。这得先从肢端的调整 谈起。我们身上的筋膜系统在几个地方常会「锁住」:一是足弓,一是手腕。弓与腕是拱桥式的结构,调整拱桥式的结构从凸面挤压是回不去的,必得从拱桥的凹面 由下往上顶,结构顶开后,很容易整平归位。常看医生调手腕是哪里凸起来就把它挤回去,这是会受伤的。从下面往上顶把拱桥的曲度加大,这关节就回去了。足背 也是一样,不要看骰骨、束骨或是楔状骨凸起来,便要把它压回去,这只会把韧带压坏。若从下面把足弓整个拱起来,关节很容易就被挤开了,开了以后对位放回去 就好。距骨同理,稍微顶开跟、距骨的关节把肌肉稍微松开,肌肉收缩对就跳回去了。切不要学大陆传回来的米字调整法,左上右下前后左右摇,若拉轻点把上下肌 肉带松的话还好,拉得越用力伤得愈重。
骨头对的时候肌肉会跟着弹回去,肌肉带对骨头也会跟着回去,这两者是很明显直接互动的。检查足弓对还是不 对,有时候要去挤它,手指头放在患者足弓下面轻轻的挤压弯动一下,整个足弓应该呈现完全平整的弧形。当足弓弧形动不了时,若没有将足弓动态打开,跟骨距骨 就不能动;跟骨受力方向卡住无法改变的时候,调腰是没有用的。因为足一踩地,腰又顺着歪回去了。
要想知道足弓打开没,骨错缝筋出槽的概念在此用不上,因为跟骨是不易滑动的。因为摸不出来,系统对还是不对必须依着骨头的动态决定,也必须在骨头动态是对的时候整体才能够滑动重组。所以要改变腰的曲度受力,得先把足弓打开,挪出跟骨动态。
做触诊时如果能将骨位、出槽的筋、整个肌群、筋膜张力的走向以至于整体结构的正确性都能够摸清楚时,不见得完全需要用伤科方式处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问题都 可以用针解决。用针可以改变筋膜的张力、单一条肌膜的张力,甚至整个肌群收缩的方式,有效减轻症状到患者以为自己好了。这是触诊的重要。
脊柱骨性移位的触诊,一点心得,很浅薄,奉献给大家:
1、挡手效应:常用于脊柱棘突的触诊,可以试想触摸一串佛珠,如果有其中一个偏移,在触诊移动的过程中,就会很明显的感觉到由顺滑过度有阻挡的感觉,此即为挡手效应,一般在棘突挡手侧会有压痛,棘突向挡手侧偏歪。常用于颈椎的横突触诊、胸椎和腰椎的棘突触诊。
2、饱满感或突起感:主要用于颈椎后关节突和胸椎横突的触诊,正常情况下,颈椎后关节突和胸椎横突后方两侧对称,手下平滑无突起,异常时,由上而下触诊会发现,局部会有明显高起顶手的现象,有压痛,结合病人症状和X光片即可确诊。
3、棱角:正常的骨骼都有棱角,但是,由于正常骨骼上面覆盖软组织,棱角较为平滑,在骨骼移位时,患处的棱角明显顶手不光滑,此处多是移位所在。
4、可以结合活动患处,触诊的感觉会更加明显。
关于伤科触诊的练习体会:
1、熟悉人体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相互关联:多看看人体的骨架、肌肉,熟知每处骨骼的形态及附着肌肉,肌肉走向,起止部位,功能,深筋膜的包裹走行,然后,在人身体上练习时,搭手便知手下是何组织,功能形态,有此基础,方可事半功倍。
2、手部触诊敏感度的练习:就像练习脉诊一样,手的敏感度在触诊之中非常重要,平时可以多尝试轻摸衣服皱折,摸桌椅棱角,摸麻将,摸正常人体骨架、肌肉、韧带,遇到病人,先静心去摸一摸,触诊是功夫,需要积累,需要反复体验和印证,才能逐步提高。
3、 心手相合:在触诊时,首先要明白手下是组织,是何形态,可以先试着慢慢从身体一个个关节肌肉触起,就像林师所言,问和触诊结合起来,并可两侧对照细细体会 不同,渐渐活动患处,体会动中异感,心里去想,异感为何问题,此问题会有何症状,会牵连到何处,问病人验证,反反复复如此练习,逐渐可以以手当眼,一摸便 知流转,形成完整体系。
4、知常达变:触诊要知组织常态,并要牢记于心、牢记于手,一旦临证,方能清楚手下异常,对异常病态组织的触诊学习也是一 个艰难的过程,只软组织的疾患,在正骨心法要旨里面就有筋强、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热之不同,没有老师,只有多练多悟,反 复验证。
5、结合习练太极拳:以前伤科医生,多从武林出身,多年习武,对人体骨架形态认知程度非常高,太极拳的习练,一方面可以增强手部的敏感度,提高触诊的准确率,另一方面,可以让医者从内入手,了解人体结构运动规律,久习可以改善自身结构功能,再者,太极的强身作用对于每一个伤科医师来说, 非常有用。医武是相通的。
6、从骨入手,逐步贯穿全身:很多同道学会整脊就停步不前,甚为遗憾,一个手摸心会,难住了多少伤科学子,无师可传,只有靠自己的苦苦求索,在林两传老师文章“论伤科学习的次第”里面,讲述了林师的发展经历,路还很远,不能只是满足于“咔嚓、咔嚓”的响声,手法医学,需要同道的共同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Mobile|体能论坛 ( 粤ICP备15092216号-2 )

GMT+8, 2024-4-24 13:42 , Processed in 0.03743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