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腱、韌帶及肌肉是身體內的軟組織。它們受傷的情況十分常見,例如足踝扭傷。軟組織受傷的程度可重可輕,而康復的時間亦可長可短。為免減慢軟組織的復原,正確的護理及物理治療是非常重要。軟組織由受傷直至完全康復,可約分為三個階段:發炎期、增生期及鞏固期。
發炎期(受傷後0-7天) 不論是扭傷或是撞瘀,這都會造成軟組織細胞及周邊血管受傷,導致出血,亦造成附近的細胞因缺血而死亡。已死的細胞會引起自身的發炎反應,以修補受傷組織。但這令患處變得又紅又腫、溫度增高及疼痛。過度發炎會導致結痂過多,阻礙軟組織癒合。 正確的護理: 受傷後應立即保護患處、休息、冰敷、以繃帶紮緊及抬高。這都能有效減輕發炎及腫脹,以免妨礙軟組織的修復。受傷後應就醫或見物理治療師,診斷軟組織的受傷程度及排除其他嚴重的情況,如骨折。物理治療中的干擾電療及超聲波能有效減輕發炎引起的腫脹及痛楚,如有需要,物理治療師亦會使用輔助器具如拐杖,減低患處的受力及避免再度受傷的機會。
增生期(7-21天) 這階段是受傷軟組織的修復期,炎性細胞會繼續吞噬已死的細胞殘餘物,而纖維蛋白凝固及成纖維細胞增多,產生大量較弱的膠原組織(collagen),修補患處。這時期應小心保護患處,避免再次受傷。 正確的護理: 可配帶合適的保護用具避免受傷,如護膝、護足踝等,但亦需要慢慢進行物理治療師指導的運動(supervised mobilization exercise)。除非是嚴重受傷(如骨折),需要固定患處數星期,否則完全不動患處太久,對軟組織的康復並沒有好處,容易導致軟組織缺乏彈性,關節變緊及肌肉萎縮。至於何時開始初步的運動,必須因應個別受傷程度而定。超聲波治療在這時期有助膠原組織的排列及消炎,增加新生軟組織的強度。物理治療師亦會運用適當的手法,刺激軟組織排列方向,避免新生的軟組織亂成一團。
鞏固期(21天 - 8星期) 新生的軟組織已成形,逐漸變得更堅固。受傷約6-8星期後,新生的軟組織應能承受正常的壓力。在這階段,痛楚已變得非常輕微或完全消失,但不代表完全康復,後期的肌肉、平衡力及關節感覺鍛練,對預防再次受傷十分重要。如足踝扭傷後,小腿外側的肌肉訓練,加強平衡力及足踝的反應是不可缺少的,減低再次扭傷的機會。 正確的護理: 物理治療師會教授一套合適的家居運動,訓練肌肉強度,保持肌肉及關節的柔韌度,以及鍛練平衡力及關節感覺。
物理治療在急性軟組織的康復扮演重要的角色,適當的護理能令軟組織盡快復原,減輕痛楚及後遺症。完全不動患處作長期休息或胡亂處理,如在發炎期按摩患處或熱敷,只會加劇病情,延慢康復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