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学习目标 阅读完文章后,你应该知道:
羽毛球运动的特点 羽毛球运动常见损伤种类 羽毛球运动损伤的成因 羽毛球运动中损伤的康复方法 - 每种损伤的治疗建议
前言 羽毛球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它主要在室内进行,但是作为娱乐项目也可以在户外进行, 相对来说,羽毛球所需装备简单,对场地要求较低,而且各种水平的人都可以参与,所以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基础。 作为运动比赛来讲,羽毛球是一项需要有快速的反应能、敏捷、速度和良好的协调性,以及很好的体力。通常一场羽毛球比赛有2-3局,持续15分钟—1个小时左右。 虽然一般认为羽毛球是一项低危险性的运动,而劳损是羽毛球运动中经常发生的运动损伤。下面的文章里,就针对羽毛球运动中常见的各种损伤做以简单讲解,以及建议有关康复和预防的运动。
简介
根据Jorgensen和Winge(1987)的研究,下肢损伤在羽毛球中发生频率是最高,占总损伤的58%,上肢占31%,背部占11%。而其中足踝损伤最为多见。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部位的损伤吧。 肌腱旁边组织及滑囊或肌腱发炎,是足跟疼痛的常见原因,发生的部位可能会有发热、发红、压痛。疼痛常位于跟骨上肌腱的附着处,或附着点附件约5CM的位置。当跟骨后部滑囊发炎时,主要症状集中在跟腱末端的前方,在慢性期可以触摸到增厚的肌腱和腱围组织。足部在主动抗阻力跖屈时会出现疼痛,在被动足背屈活动时,也经常出现疼痛。 康复建议:症状有了初步改善后就可以进行恢复性训练了。包括谨慎的进行弯曲时拉伸小腿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加强整个下肢肌肉力量的功能性闭合链练习(Closed Chain Exercises),本体感受刺激练习(Proprioceptive Exercises),例如:单腿站立平衡,或借助平衡盘。一般随着症状的改善,3~4周后可以开始慢跑,如果要进行跟腱手术,则应该在6~8周后谨慎的慢跑;但要视乎个别情况,须根据医生或物理治理师的建议。 训练指引: 1. 徒手蹲举(图1.1 和1.2): 目的:提高下肢肌肉力量。 动作要领:双脚自然打开与髋同宽,脚尖指向十一点零五的方向,膝盖与脚尖方向相同,双手抱于胸前,保持躯干中立。向下蹲到大腿接近平行地面(开始如果肌肉控制较弱,可以半蹲),向上到膝关节保持微屈。 图1.1 图1.2 2. 单腿站立——平衡盘站立——闭眼单腿站立。 目的:增强关节的控制能力。 动作要领:先在平地单脚站立,支撑腿保持膝关节微屈,收紧核心部 位肌群,保持身体平衡;适应后,可进展到平衡盘站立(图2),继而 闭眼单腿站立。 图2 - 平衡盘站立 3. 在安全范围内谨慎的拉伸腓肠肌、比目鱼肌。主动式拉伸,拉伸时 若感觉肌腱、足跟有痛的感觉,则需要马上停止。 目的:改善比目鱼肌、腓肠肌的柔韧性。 图3 – 比目鱼肌伸展 羽毛球运动要求有一个非常稳定的躯干,作为四肢运动的基础。由于这项运动包含大量的高速变向和转身动作,腹背肌肉必须有良好稳定性。研究发现,腰方肌经常是发生劳损后出现疼痛的一个部位,伸背肌群也容易发生疼痛。髂腰肌过紧也是羽毛球运动中背部疼痛的原因之一。 训练指引: 4. 平板支撑 目的:增强腹横肌力量和耐力,提高核心稳定性 动作要领:肘部与双脚支撑,保持躯干和腿部的平直,收紧腹横肌、 臀大肌、腰背部肌肉等,保持身体稳定。尽量坚持较长的时间。 图4 – 平板支撑 5. 健身球背屈伸(图5.1 和5.2) 目的:增强背伸肌群的力量和耐力 动作要领:保证脊柱从骶骨向上一节一节抬起,到脊柱伸展 至正常的 平直位置。 图5.1 图5.2 6. 髂腰肌伸展 目的:拉伸过紧的肌肉,防止腰椎过度前屈和下背痛。 图6 – 髂腰肌伸展 跳高膝是指髌韧带近侧以及髌骨远程附着处的疼痛,还包括髌骨上端股四头肌腱处的疼痛(Blazina et al.1973)。Ferretti等的研究(1983)跳高膝也涉及到胫骨结节髌韧带连接处病理变化。 目前认为跳高膝是由于反复的细微损伤或韧带附着点近长期负荷过度而造成损伤积累的结果。这一点已有多人从组织学上进行了证实(Roels et al.,1978;Basset et al.,1980;Ferretti et al.,1983;Kelly et al.,1984)。 羽毛球是一项需要反复移动,要求股四头肌进行强有力的向心、离心收缩的运动。当运动者快速向网前移动接球,然后迅速向后退回场地底线时,股四头肌从向前运动时的减速、离心收缩,突然转变为向后运动时的迅速主动性向心收缩。患跳高膝的运动者经常主要感觉是在他改变方向的瞬间,突然感觉膝痛,不能正常快速有力的移动,以至在场地后角跳起‘扣杀’也会疼痛。 临床检查常见到伸膝痛、髌尖局部压痛。有时疼痛处有轻微的肿胀,在慢性损伤中,肌腱能触到坚硬的结节和疼痛的肿块,但未见关节积液出现。(Roels et al.,1978;Jkob & Segesser.,1980;Karlsson et al.,1991)。 预防建议:进行下肢协调性练习,特别要重视股四头肌中股直肌的练习,将有助于预防跳高膝和髌骨痛的发生。不同层次的闭合链股四头肌练习,以及重点加强肌肉离心收缩力量和膝伸的拉伸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于受伤3周后可以进行水中跑,6~8周后可以在较软的地面上进行慢跑,8~12周后可以进行羽毛球练习,但要视乎个别情况,须根据医生或物理治理师的建议。 训练指引: 7. 半程蹲举——蹲举——单腿半蹲 目的:通过不同层级的闭合链训练,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和耐力。 8. 伸展股四头肌 目的:提高股四头肌的柔韧性 图7 – 股四头肌伸展 9. 伸展腘绳肌 目的:加强腘绳肌柔韧性。 图8 – 腘绳肌伸展 羽毛球运动中肩部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肱骨和肩胛骨的连接不稳定而造成的间接撞击。一般症状是肩前部疼痛,在较薄弱或负荷较重的肌肉处出现有特征性的痛点。于屈肘、上臂外展90°加最大限度的内旋时,肩部前上方出现疼痛为撞击试验阳性。 训练指引: 10. 肩袖肌肉群的训练(图9.1 和 9.2) 目的:加强肩袖肌肉群的力量,稳定肩关节。  
动作要领:大臂夹紧身体,肘关节90°,手握钢线,向内旋、外旋。 图 9.1 图 9.2 11. 直臂划船 目的:强化菱形肌和中下斜方肌的力量,帮助稳定肩胛骨。 动作要领:肘关节始终保持微屈,向后收缩肩胛骨中间的肌肉,使肩 胛骨向后缩回。 图 10 – 直臂划船 肱骨外上髁炎是指前臂伸腕肌肌群在肱骨外上髁附着点处的疼痛,又称网球肘。这有可能是由重复作腕屈伸运动(如羽毛球的扣球和一般击球),使伸腕肌群在肱骨外上髁附着处肌腱过劳,而形成的损伤所致(Nischl & Pettrone,1979)。 临床诊断为做伸腕动作时于肱骨外上髁伸腕肌肌群附着处出现疼痛(Chard & Hazleman,1989),有时在伸肘的同时屈腕也会出现疼痛,还经常出现患肢的屈腕能力下降。因为肘关节外侧还经常出现其它损伤,因而进行正确的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训练指引: 12. 小臂肌群的训练(图10.1 和 10.2) 目的:加强前臂肌群的力量 动作要领:手持哑铃,小臂依托平板,基本与地面水平。收缩小臂肌 群,进行手腕屈曲的训练。 图10.1 图10.2 13. 锤式弯举+哑铃颈后臂屈伸 目的:加强肱桡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力量,帮助肘关节的稳定 性提高。 14. 哑铃前臂旋转 目的:加强前臂旋前、旋后肌群的力量和耐力。 动作要领:手持哑铃,小臂依托平板,基本与地面水平。用较慢的速 度旋转前臂,保持对哑铃的控制。
结论
尽管羽毛球是世界上很流行的体育运动之一,但是关于羽毛球运动医学方面的研究很少。从解剖结构上看,多数损伤集中发生在足和踝关节,发生频率最高的是跟腱损伤和网球肘;也有可能发生跟腱断裂,尤其是在年龄较大的业余爱好者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措施来预防损伤的发生:
选择加厚鞋跟的羽毛球鞋,提高吸收震荡的能力,和设计更加符合解剖结构的鞋。 - 进行特殊的专项练习,包括小腿腓肠肌、比目鱼肌的训练和伸展,以及肩、肘、前臂旋前和旋后的肌肉和伸展和力量训练。
最后希望大家健康的享受羽毛球运动带来的乐趣。
参考数据
P.A.F.H. 伦斯特伦(瑞典)主编《运动损伤预防与治疗的临床实践》,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年3月第一版 运动医学百科全书——第五卷、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合作出版, 2008年 - Houglum P.A., Therapeutic Exercise For MusculoSkeletal Injuries (2nd ed.),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2005.
作者:AASFP教练导师 郭慧龙
该贴已经同步到 jacky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