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论坛China Fitness Forum

 找回密码
 注册Reg
搜索
查看: 2658|回复: 0

悬吊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0 17: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使用悬吊装置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使用简易的悬吊装置用来治疗受伤的战士。现在的悬吊装置有许多不同的形式,或是立于地面上,或是吊在天花板上。在巧妙的悬吊系统的帮助下,身体的某部分或整个身体都可以悬挂在器械上。治疗和训练时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摆脱重力的影响。在挪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吊带就已被用作治疗肩关节和髋关节疾病。在九十年代初期,挪威的物理治疗师和医生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他们促进了悬吊运动治疗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在广泛的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挪威康复工作者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训练理念与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展出全新的悬吊运动治疗 (sling exercise therapy, S-E-T)的体系,初期大量应用于运动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颈肩腰背疼痛的治疗,以运动系统疾病得到持久的改善为目的,目前已经进一步推广用于脑卒中和其他神经病的治疗中,还用来达到儿童发展训练以及健康体能运动的目的。本文集中讨论运动系统疾病的治疗。

现在已证实运动组织的慢性疾病与身体的生理改变有关,如感觉和运动的控制能力失调以及肌力下降。最重要的改变包括:感觉和运动的控制能力失调;稳定肌的力量和耐力降低;协同肌和拮抗肌的力量和耐力降低;肌肉萎缩;心血管功能减退。悬吊运动治疗旨在恢复感觉和运动的控制能力、肌力、耐力及心血管功能以提高运动系统的整体功能。

悬吊运动治疗概念包括诊断和治疗系统。诊断系统涉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测定,通过在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模式下不断增加运动负荷来实现。治疗系统包括如下部分:肌肉松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系统、感觉运动的协调训练、渐进抗阻训练等。悬吊运动训练体系通过一系列核心概念的阐述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训练理念,以下作一简单介绍。

泰玛设备:泰玛是一种悬吊系统,它的两条绳索很容易调节,手腕轻轻一抖就可以扣上。各种类型的吊带都能与绳索相连,并且还有许多别的设备可供选择。泰玛能直接挂在天花板上,或挂在一个可滑动的安在天花板上的悬吊系统上,或挂在一个便携式的悬吊系统上,或者是一个安在墙上的悬吊系统上。

本体感觉:从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和皮肤上的机械感受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所有神经输入信号。

运动觉:对关节运动及其方向和速度的感知。

感觉和运动的协调功能:包括本体感觉(传入信号线路)、这些信号的感知能力(运动觉)和向肌肉传出的纠正姿势和保持稳定性的神经冲动。

开放式动力链(开链):肢体远端不固定,且不受重(远端在固定的近端基础上移动)。如站立位原地不动使用右腿踢球,对右膝而言,由于其远端右足不动,右膝关节即在进行开放链运动。

闭合式动力链(闭链):肢体远端固定,且负重(近端在固定的远端基础上移动)。比如原地站立时的屈膝运动。悬吊运动的特点是通过将肢体悬挂在悬吊系统上,使大多数的闭链运动都在身体处于水平位时完成,并且肢体远端是处在一个不断晃动的吊带上。当身体在直立位时,重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基本呈垂线样通过各个关节,而当身体以平行于地平面的水平位在悬吊设备时作运动训练时,重力基本呈切线位通过各个关节,这种有异于平常的方式会对关节周围的局部稳定肌产生更好的刺激和激活作用。

弱链接: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肢体的运动可以看作力在由一个个关节构成的运动链上的传递。在一个动作中,某肌肉(通常是局部稳定肌)和其他肌肉一起工作时,它太弱以至于不能发挥它应有的那部分作用,这样力的传递会受到干扰,临床可发现动作完成不正确或患者感到局部疼痛。

开链和闭链运动的诊断系统:根据S-E-T概念开发了一个独立的诊断系统,用来诊断所谓的“弱链接”。病人最初是在闭链运动中使用渐进式阶梯系统筛查时检测出来的。负荷逐渐增大直至病人不能正确做运动或者感到疼痛为止。如果在负荷较低时就发生上述这种情况或者左右两边的负荷量有明显差别时,就有理由猜测存在一个或更多个“薄弱环节”。接着就用开放链运动检测各块肌肉以确定薄弱的程度。用闭链运动进行检测要求治疗师严密检测,因为身体会尽量让其它肌肉去代偿“薄弱环节”。

渐进式阶梯系统中的运动的分级:根据S-E-T概念,训练应遵循一个渐进式的阶梯系统,运动模式则包括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最低水平时,运动一般在弹性吊带的帮助下达到减重或采用无重量的形式降低等级,同时通过悬吊点的调整降低力矩,必要时指导患者使用上肢抓住训练床边缘以帮助保持运动中的稳定性,治疗师也可使用双手对患者提供进一步的助力,理论上几乎可以使患者自主发出的力量降低到极低的水平,其目的则是保持运动中的无痛状态。

阶梯式训练原则:悬吊运动训练认为关节周围的疼痛与关节局部稳定性下降有关,而其主要原因包括局部稳定肌的萎缩、失活及局部稳定肌与整体运动肌之间的协调紊乱等原因。作为悬吊运动的起始阶段,强调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再恢复肌肉的整体功能,即先练“神经”、再练“肌肉”,而根据训练理论,这一过程应在闭链运动模式下,从静态的姿势保持到动态的闭链运动过渡,从低负荷向高负荷过渡。另一方面,在训练的中后期即“肌肉训练阶段”,也应根据渐进抗阻的训练原理,综合使用闭链和开链运动,不断增加训练负荷。阶梯式训练原则的另一含义是要选择合适的训练负荷,尤其是在早期进行闭链静态或动态训练时,如果患者不能正确完成动作(主要表现为使用代偿模式即过度使用整体运动肌代替薄弱的局部稳定肌的功能)或在训练时出现疼痛,治疗师应降低训练负荷,在较低的训练级别上开始训练,正确的方法往往是先进行弱链测试,训练通常在略低于导致弱链测试阳性的负荷的水平上开始以保证无痛,并在训练中根据患者的反应不断提高级别,一般每个训练动作完成三组,每组5次,通常下一组的训练负荷应高于上一组,如此可在一节训练课中迅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水平,使患者的疼痛症状迅速缓解。

肌肉松弛:使肌肉松弛的一个方法是把身体的需要放松的部分以特定的姿势进行悬吊,然后缓缓移动这部分身体。如仰卧位,使用枕颈吊带将头部悬吊,使颈部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

增加活动度的运动:慢性疾病常导致肌肉和关节活动范围减小。除了使用关节和肌肉牵拉等物理治疗外,病人自己能通过悬吊系统来实施增加活动度的运动。由于重力的影响已基本消除,病人感到他们受控制和保护,于是肌肉和关节就能逐渐移动到最大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助力,关节活动度可得到扩大。

牵引:背部的牵引可以这样操作—通过泰玛悬带将病人的双臂悬挂起来,双脚放在地板上。慢慢屈膝并把体重转移至手臂,产生牵引的效果。仰卧姿势的牵引还可以这样操作:把悬带包绕脚踝,将双下肢悬吊在空中,臀部就从支撑面上抬起来了。牵引同样可以在颈部、肩部和髋关节处实施。

稳定肌的训练:肩关节的肩袖、膝关节的股内侧斜肌、髋关节的臀中肌的后部都被认为是局部稳定肌,对关节的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腰椎的最重要的稳定肌是腹横肌和多裂肌,颈椎的稳定肌包括颈长肌、头长肌、多裂肌以及半棘肌。在训练稳定肌时,强调使用低负荷的等长收缩(肌肉最大力的20%-40%)。强调在闭链运动模式下进行训练,训练中应保持无疼痛的状态。每个训练动作一般进行三组,每组5次。每组的训练负荷应该逐渐加大,方法包括两种:一是要求患者在悬吊系统中维持某种特定姿势的时间逐渐延长,另一种则是通过对悬吊点的位置进行调整以改变关节承受力矩的大小,其目的是使训练的负荷逐渐增高。当患者不能准确完成一个训练动作或训练中感到疼痛时,通常认为稳定肌的功能不足以应对此种负荷量。此时可通过减少力矩或使用弹性支持带支撑身体以减少负荷量,当患者在较低水平的负荷下可以轻松完成训练动作时,就可逐渐加大训练负荷。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治疗师会通过事先进行“弱链接”的测试以发现弱链,并进行半量化的测试,训练通常在略低于弱链负荷的水平上开始,通过在训练中不断增加负荷,多数患者在训练完成后,其弱链会消失或得到明显增强,其临床效果则表现为疼痛的迅速消失或明显减轻。经过数次训练后,一些年轻的、以肌肉功能紊乱为主要原因的颈肩腰痛患者,其临床症状将会明显改善。

感觉和运动的协调能力的训练:恰当的感觉和运动的控制能力对维持正常水平的功能是非常必要的。研究表明慢性背痛与感觉、运动的协调能力减退有关。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慢性颈痛及肩痛。有研究指出对患有慢性背痛和慢性颈部疾病的病人进行感觉和运动协调的训练是有成效的。感觉和运动的协调训练是S-E-T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已开展了以此为目的的一系列运动。强调在不平稳的地面上进行闭链运动是为了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效果。在悬吊器械上进行训练非常适于这个目的。另外,通常用到海绵橡胶垫、平衡板以及充气的橡胶垫枕。

整体运动肌的训练:一旦局部稳定肌有了满意的稳定作用,整体运动肌的渐进式训练就可以开始了。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都可以用作此目的。对于肌力训练,要用相对较大的负荷。运动分为3-4组,每组重复5-6次,每组之间要有休息。对运动员的最新研究表明较大负荷的运动可达到改善肌肉力量的目的。这种运动将如下实施:肌肉做3组强力收缩,重复5-6次,每组间休息1-2分钟,训练负荷则逐渐增加。当患者用这种方法进行运动时,强调患者应处于无痛状态;一旦患者主诉疼痛,可通过调整力矩或减重的方法降低运动负荷。

在进行悬吊运动训练时应在考虑患者的基本情况下,尽量遵循以下的原则:

1 以闭合链运动为主。闭合链训练可以更好的激活和训练局部稳定肌;在身体进行闭合链训练时,局部稳定肌和整体运动肌可以更加协调的运动。

2 遵循渐进抗阻训练原则。根据先练“神经”再练“肌肉”理论,训练开始时进行低负荷训练以激活局部稳定肌,在每次训练中,应遵循组与组之间的训练负荷递增直至患者出现疼痛或动作完成不正确为止,如此可以不断增加对神经肌肉的刺激,迅速恢复稳定肌的活力。在每次训练时,也应根据上次训练的结果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在中后期训练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为目的时,应遵循超量恢复和渐进抗阻训练的基本原则。

3 训练中无痛,并保持正确的姿势。疼痛可能意味着训练负荷过大,姿势不正确往往由于患者使用错误的运动模式完成动作,即以整体运动肌代偿薄弱的局部稳定肌。治疗师应在训练中不断通过调整以达到上述目的。

4在不稳定的平面上进行训练。以悬吊绳为支点或使用气垫,可使患者在一个不稳定的支承面上进行运动,身体的不稳定可更有效的刺激局部稳定肌。

5使用振动技术。对悬吊着患者的绳索用双手进行高频率的振动,可增加不稳定性。同时,从临床经验看,可有效的缓解疼痛,这可能是根据“最后公路”理论,振动觉的传入冲动相对抑制了痛觉传入冲动的结果。另外,研究表明,施加于腰部的高频振动可恢复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的本体感觉。

6 注重整体性训练。可将人体理解为一个由各个关节构成的动力链,重力和地面反作用力通过其上下传递。当一个环节出问题后,可能会影响其相邻甚至更远端的关节,由于应力分布不均等原因产生疼痛等临床表现。当一名患者颈痛或肩痛经运动训练后缓解不完全时,有时应向下寻找原因,检查患者腰、髋或膝足等关节有无弱链接存在,有时经过对腰部或膝部、足部问题的处理,患者的肩痛、颈痛可获得进一步缓解。

悬吊运动常用训练方法简介:

1 颈部:
患者仰卧,使用宽吊带将枕部悬吊。每次训练可进行四阶段训练。
第一阶段:开链运动,指导患者做颈部侧屈、旋转等动作,如发现患者颈部活动受限,可轻轻予以适当牵伸。可用手指触摸颈部,往往在斜方肌肌腹可触及条索或包块样组织,临床称为“激痛点”,在颈部向对侧牵伸的状态下对“激痛点”实施强力按摩,可迅速消除肌肉紧张、疼痛等现象。
第二阶段:静态闭链训练,主要目的为激活局部稳定肌。如图13-2-16,使用弹性吊带支持背部以减轻训练负荷,将患者背部托起,保持下颌轻度内收,指导患者枕部用力下压,以枕部为支点,负担背部、颈部、头部的体重(背部离开床面)。保持此一姿势,直到患者感疼痛或疲劳,记录维持的时间。休息半分钟,重复同一姿势,记录时间。如患者在训练中每次维持的时间呈逐渐增强趋势,则继续训练,如最后一次的维持时间较上一次明显减少,提示患者疲劳,可停止训练。此一训练一般进行三到四次,一般情况下,如患者单次维持时间超过3分钟,可视为正常。
第三阶段:动态闭链训练(图13-2-17),主要目的为训练局部稳定肌和整体运动肌的协同工作能力。姿势同第二阶段,指导患者在悬吊状态下在三个维度(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进行运动,即侧屈、前屈后伸、旋转。每组动作15次左右。
第四阶段:开链运动,动作同第一阶段,但要告诉患者努力记住在第三阶段获得的运动感觉,并应用在开链运动中。

2 腰部:包括仰卧、侧卧、俯卧等体位,可适当结合静态闭链、动态闭链等运动。主要训练多裂肌、臀中肌等肌群。
动作一:仰卧单腿悬挂并维持。注意腰部的弹性悬吊支持带的减重作用。
动作二:仰卧单腿悬挂,动态训练。每组5次,3-4组。每组的负荷应逐渐增加。
动作三:侧卧单腿悬挂并维持。
动作四:侧卧单腿悬挂,动态训练。
动作五:俯卧双腿悬挂并维持,注意患者应保持腰前凸消失的位置,即腰椎应处于中立位而不是出于生理前凸的位置。
动作六:俯卧单腿悬挂、另一侧下肢水平外展外展。


该贴已经同步到 jacky的微博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 收起 理由
admin +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Mobile|体能论坛 ( 粤ICP备15092216号-2 )

GMT+8, 2024-11-23 15:11 , Processed in 0.04024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