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derson(n.d.),Grantham(n.d.)與 Travisano(n.d.)等,曾分別就著一些有關跑步受傷的研究,做了非常詳盡的回顧,現就其主要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平均每年有 60 至 65% 的跑步運動員受傷,因而需要把訓練量降低。 與許多其他的耐力性運動項目(如步行、踏台階)比較,跑步引致受傷的機會較高。 與其他運動項目(如足球、排球)相比,因跑步而受傷的機會並不算嚴重(特別是以每小時的實際活動量來計算)。 如果跑步運動員明白導致受傷的原因和適當調整訓練計劃,可把受傷的機會降低約 25%。 大多數跑步引致的受傷,都屬於「勞損」類(overuse injuries)。 75% 的跑步受傷發生在膝部或以下位置,當中最熱門的患處包括:
1. 膝部:25-30% 2. 小腿及脛骨:20% 3. 骼脛帶(iliotibial band,連接臀部和膝頭外側的細長結締組織):10% 4. 跟腱(Achilles tendon):8-10% 5. 腳(e.g., plantar fasciitis,即腳底筋膜炎):10%
約 25% 的受傷運動員需要接受診斷及治療,而當中的 75% 能夠完全康復。 2 至 3% 的跑步受傷迫使運動員暫停練習一段時間。 65% 的運動員聲稱,經過8個星期的治療後,跑步練習時已沒有感到痛楚。骼脛帶受傷的康復側需時較長。 若處理不當,有 20-70% 的復發機會。 男、女跑步運動員的受傷機會沒有分別。只是男性運動員的訓練量一般較高,所以才做成男性跑步運動員較易受傷的錯覺。 跑速、體重、跑道的硬度均與受傷的機會無關。 受傷的機會與跑步的年資成反比,初學者(特別是訓練不足三年者)受傷的機會較高。 跑步的項目和距離與受傷的位置似乎有關:
1. 馬拉松運動員:腳部 2. 中距離運動員:背部及臀部 3. 短跑運動員:大腿後肌(拉傷)
短跑運動員受傷的機會是長跑運動員的兩倍。 春季和夏季是受傷的旺季。 上一個月的累積訓練量(哩數)越高,今個月受傷的機會越大。 每 150 至 200 個跑步訓練小時約出現一次受傷。因此,每週的訓練量越高,受傷的機會越大。 有研究指出,每週跑超過 40 英哩(約 64 公里)時,受傷機會明顯上升。 50% 的跑步受傷屬再次觸傷舊患。 避免「連續多日」進行跑步練習可降低受傷機會。
除了一般的跑步受傷外,心血管猝死也是跑步熱愛者非常憂慮的問題。不過,大部分的研究指出,心血管系統健康正常的人士,運動時猝死的風險是非常之低,只要開始跑步訓練前先做好醫學檢測,進行訓練時就可以加倍放心了。

References


该贴已经同步到 jacky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