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叫做脊柱稳定性
Write等(1987)最先提出脊柱稳定性的概念,认为在生理条件下脊柱各结构能够维持其相互间的正常位置关系,不会引起脊髓或者脊神经根的压迫和损害,称为“临床稳定”,而当脊柱丧失这一功能时,叫作“临床不稳定”。影响脊柱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四大类:结构性稳定器—椎体的形状与大小,关节面的形状、大小与方向;动力性稳定器—韧带、纤维环、关节面软骨;流体力学稳定器—髓核的膨胀度;随意性稳定器—整体运动肌和局部稳定肌。以上四种因素的病理改变都可导致脊柱稳定性的下降,如脊柱骨折导致结构性稳定器的破坏,腰部急性扭伤导致动力性稳定器的损坏,随着年龄增长、髓核的膨胀度逐渐下降,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肌肉功能下降。对于结构性稳定器、动力性稳定器、流体力学稳定器的问题,临床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如卧床、矫形器保护、药物、牵引、理疗等方法,对于随意性稳定器的功能障碍,则采取运动治疗技术。
Panjabi于1992年提出了保持脊柱稳定性“三亚系模型”:被动亚系、主动亚系和神经控制亚系。
三亚系间的相互关系?
被动亚系主要由椎体、小关节突和关节囊、韧带等成分组成。躯干前屈过程中,后纵韧带、小关节突及其关节囊和椎间盘是主要的稳定性维系结构。躯干后伸过程中,前纵韧带、纤维环前部纤维和小关节突是主要的稳定性维系结构。水平旋转运动中脊柱的稳定性主要由椎间盘和椎骨关节突维系。侧屈过程中脊柱稳定性的研究较少,可能与椎体间韧带作用有关。在脊柱活动的中位区域,被动亚系还可作为本体感受器,感受椎体位置的变化,为神经控制亚系提供反馈信息。其感受器主要位于椎间盘、韧带和关节面上。被动亚系损伤可以增大中位区间的范围,提高对神经控制亚系活动的要求。中位区域(Neutral Zone)是指在此脊柱活动范围内,脊柱节段活动的内部阻力较小,属于生理性活动范围的一部分,此时总内应力(活动阻力)保持最小值状态。张力性区域(Elastic Zone)指从中位区域(NZ)到脊柱节段活动极限范围之间区域,此时脊柱节段活动会遇到较大的内部阻力。在NZ区间,被动亚系不参与脊柱稳定性维持,此刻的脊柱稳定性取决于局部肌肉(local muscle)活动的维系;在EZ区间,被动亚系参与脊柱稳定性维持。主动亚系由肌肉和肌腱组成,它们与神经控制亚系协同活动,共同维系脊柱在中位区间的稳定性。采用去除肌肉的实验证明,缺乏相应的肌肉的支持,腰椎可以在极其轻度的负载之下就会变得非常不稳定。单节段肌肉如横突间肌和棘突间肌,因其肌肉体积小、位置靠近脊柱旋转运动的中心且肌梭密度高,故主要作为张力传感器,为神经控制亚系提供脊柱姿势和运动状态的反馈信息。体积较大的多节段肌肉主要参与脊柱运动的运动及其控制。腰部竖脊肌是完成搬举动作的主要背伸肌肉;旋转运动主要由腹斜肌收缩完成;而腰部节段运动控制主要由腰部多裂肌活动完成,用以控制搬举和旋转运动时的腰椎节段稳定性;额状面脊柱运动的稳定性研究较少,一般认为主要与腰方肌活动有关。腹部肌肉与脊柱稳定性的关系尚未定论。有研究认为腹肌因其收缩活动能够增加腹内压和提高腰背筋膜张力而在维持背伸运动中发挥主要作用,但也有研究指出这种作用不可能长时间维持。目前研究认为,腹肌是躯干前屈和旋转的运动肌。
神经控制亚系指神经肌肉运动控制系统,它可以接受来自脊柱稳定性有关肌肉的信息,然后控制主动亚系的有关肌肉活动,维持脊柱的稳定。神经控制亚系主要接受来自主动亚系和被动亚系的反馈信息,判断用以维持脊柱稳定性的特异性需要,然后启动相关肌肉的活动,实现稳定性控制的作用。研究发现,神经控制亚系功能障碍是其他脊柱结构损害的危险因子。此外,一次损伤后神经控制功能没能得到彻底康复也可以使得再次损伤的危险性提高。研究发现,神经控制亚系能够预测即将发生的肢体运动,然后启动相关肌肉活动来保持肌肉稳定性,如在上肢运动发生之前多裂肌和腹横肌活动先行启动。而慢性腰痛患者这些肌肉的启动时间相对较晚,表现出明显的神经控制功能障碍。慢性腰痛患者腰部脊柱稳定性的神经控制功能较差且在初期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不能自动进行,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加以训练
根据Panjabi的观点,三个亚系分别是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三个独立性因素,通常某一因素的损害,可以由其它要素加以代偿。而各个亚系之间的功能无法代偿的时候,脊柱稳定性逐渐丧失,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根据功能和解剖位置的不同,将脊柱周围肌肉区分为局部稳定肌和整体运动肌两类。在肌肉保持脊柱稳定的作用中,局部稳定肌起到主要作用,整体运动肌主要作为身体运动所需的动力的来源,负责做功,而在保持脊柱稳定性方面起到辅助作用。整体运动肌位于表层、具有双关节或者多关节分布如连接胸廓和骨盆,这些肌肉收缩通常可以产生较大的力量,通过向心收缩控制椎体的运动和产生功率,如骶棘肌(分三组肌肉,腰部主要为腰部最长肌和髂肋肌)、背阔肌等。局部稳定肌肉通常起源于脊椎,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脊柱的弯曲度和维持脊柱的机械稳定性,通常位于深部、具有单关节或者单一节段分布、通过离心收缩控制椎体活动和具有静态保持能力,脊柱最重要的局部稳定肌为多裂肌,其他如腹横肌、腰大肌也起到类似作用。多裂肌作用包括提供脊柱的节段稳定、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前凸、控制小关节的运动、调整椎体间压力和负荷的分配。腰部多裂肌的每一肌束均有来自背部神经支的内侧分支分布,且均来自同一节段腰椎的神经,这就意味着节段间的多裂肌能调整和控制相应节段去承载负荷,多裂肌是唯一一块主要起到保护椎骨的作用的肌肉。多裂肌与椎骨关节突关节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控制椎骨关节突关节在头尾方向的滑动,控制着在椎骨上的压力和负荷的分配。
问题三S-E-T技术由那些部分组成
•开放式和闭锁式动力链运动的诊断系统
•肌肉的松弛
•活动度的训练
•牵引
•稳定肌肉的训练
•感觉运动的协调训练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制动肌肉的动力训练
•渐进式阶梯训练系统
•健康体能运动
•团体运动
•长期随访的家庭个别化运动
•用来制定和修改运动计划的计算机软件。
问题一:什么是Neurac治疗机理
神经肌肉系统与感觉运动系统(视觉、前庭觉、本体感觉)作为运动的控制与修正中枢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固定并编码遗传下来的。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疼痛或长时间的废用有促使稳定肌“关闭”的倾向(Moseley & Hodges, 2005 Botti et al. 2004, Graven-Nielsen et al, 2002, Le et al. 2001, Moseley & Hodges, 2006),从而导致运动质量、肌力及神经肌肉系统控制能力的降低,进而降低生活质量。此时即使最初的疼痛得到缓解,稳定肌的“关闭”依然会持续,并可能导致再次损伤与疼痛,这种恶性的循环由于缺乏主动治疗的介入最终会造成慢性损伤。这也是为什么欧盟健康指导原则推荐应用主动运动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原因之一。
Neurac的治疗核心是激活“休眠”或失活的肌肉,恢复其正常功能。完成失活肌肉在无痛情况下的再激活主要依靠感觉运动刺激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使大脑、脊髓或肌肉内感受器发出或接收的信息重新整合并对运动程序重新编码。简而言之,就是唤醒之前“休眠”的肌肉,重建其正常功能模式及神经控制模式。
Neurac 技术的成功归结于以下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1. 应用Redcord吊索、吊绳及平衡垫等在不稳定环境下精心设计上下肢和/或躯干(头部)的运动;
2. 应用闭链运动(CKC)开展无痛的、高强度的肌肉训练;(通过对运动量的控制小于30%最大MET的力量多激活内在稳定性肌群)
3. 对吊绳及吊索应用震颤技术;
问题二:S-E-T技术与传统康复理疗技术的区别是什么?
传统康复从检查到治疗的着眼点在病症的表象,如利用各种手段解除临床疼痛表征,或通过粗放运动锻炼来完成简略的运动功能障碍恢复,而S-E-T着重于产生疼痛的原因,通过特定的检查发现运动障碍的薄弱环节,调节肢体由内而外,由轻到重,先解决深层稳定性的控制问题,再渐进地处理运动协调功能,最终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功能障碍,彻底解除病症。从而调动人体的主动性和主被动相结合,病人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放松、缓解、移动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稳定性训练、力量和耐力训练、开放和闭合运动链、渐进锻炼;集体锻炼;按照软件程序开展跟进式练习。快速恢复神经对肌肉的有序性控制,从而达到运动协调,疼痛消失。
什么叫做开放链、闭合链、弱链接
开放式动力链(开链):肢体远端不固定,且不受重(远端在固定的近端基础上移动)。如站立位原地不动使用右腿踢球,对右膝而言,由于其远端右足不动,右膝关节即在进行开放链运动。
闭合式动力链(闭链):肢体远端固定,且负重(近端在固定的远端基础上移动)。比如原地站立时的屈膝运动。悬吊运动的特点是通过将肢体悬挂在悬吊系统上,使大多数的闭链运动都在身体处于水平位时完成,并且肢体远端是处在一个不断晃动的吊带上。当身体在直立位时,重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基本呈垂线样通过各个关节,而当身体以平行于地平面的水平位在悬吊设备时作运动训练时,重力基本呈切线位通过各个关节,这种有异于平常的方式会对关节周围的局部稳定肌产生更好的刺激和激活作用。
弱链接: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肢体的运动可以看作力在由一个个关节构成的运动链上的传递。在一个动作中,某肌肉(通常是局部稳定肌)和其他肌肉一起工作时,它太弱以至于不能发挥它应有的那部分作用,这样力的传递会受到干扰,临床可发现动作完成不正确或患者感到局部疼痛。
问题三什么是弱链测试?
Redcord 发明了一种肌肉功能障碍测试评定系统,称为弱链测试 (Weak Link Testing ,WLT) , 这种测试系统可以确定失活或“休眠”的肌肉,测试失活肌肉的肌力,从而判定肌肉软弱程度和/或功能受限的程度。确定弱链后治疗师就可以针对性的应用Neurac 治疗技术实施治疗。
问题四:通过怎样的检查来判定弱链?
问题五:什么是稳定性训练其训练原则是什么?
稳定肌的训练:肩关节的肩袖、膝关节的股内侧斜肌、髋关节的臀中肌的后部都被认为是局部稳定肌,对关节的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腰椎的最重要的稳定肌是腹横肌和多裂肌,颈椎的稳定肌包括颈长肌、头长肌、多裂肌以及半棘肌。在训练稳定肌时,强调使用低负荷的等长收缩(肌肉最大力的20%-40%)。强调在闭链运动模式下进行训练,训练中应保持无疼痛的状态。每个训练动作一般进行三组,每组5次。每组的训练负荷应该逐渐加大,方法包括两种:一是要求患者在悬吊系统中维持某种特定姿势的时间逐渐延长,另一种则是通过对悬吊点的位置进行调整以改变关节承受力矩的大小,其目的是使训练的负荷逐渐增高。当患者不能准确完成一个训练动作或训练中感到疼痛时,通常认为稳定肌的功能不足以应对此种负荷量。此时可通过减少力矩或使用弹性支持带支撑身体以减少负荷量,当患者在较低水平的负荷下可以轻松完成训练动作时,就可逐渐加大训练负荷。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治疗师会通过事先进行“弱链接”的测试以发现弱链,并进行半量化的测试,训练通常在略低于弱链负荷的水平上开始,通过在训练中不断增加负荷,多数患者在训练完成后,其弱链会消失或得到明显增强,其临床效果则表现为疼痛的迅速消失或明显减轻。经过数次训练后,一些年轻的、以肌肉功能紊乱为主要原因的颈肩腰痛患者,其临床症状将会明显改善。
悬吊稳定训练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在进行悬吊运动训练时应在考虑患者的基本情况下,尽量遵循以下的原则:
1 以闭合链运动为主。闭合链训练可以更好的激活和训练局部稳定肌;在身体进行闭合链训练时,局部稳定肌和整体运动肌可以更加协调的运动。
2 遵循渐进抗阻训练原则。根据先练“神经”再练“肌肉”理论,训练开始时进行低负荷训练以激活局部稳定肌,在每次训练中,应遵循组与组之间的训练负荷递增直至患者出现疼痛或动作完成不正确为止,如此可以不断增加对神经肌肉的刺激,迅速恢复稳定肌的活力。在每次训练时,也应根据上次训练的结果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在中后期训练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为目的时,应遵循超量恢复和渐进抗阻训练的基本原则。
3 训练中无痛,并保持正确的姿势。疼痛可能意味着训练负荷过大,姿势不正确往往由于患者使用错误的运动模式完成动作,即以整体运动肌代偿薄弱的局部稳定肌。治疗师应在训练中不断通过调整以达到上述目的。
4在不稳定的平面上进行训练。以悬吊绳为支点或使用气垫,可使患者在一个不稳定的支承面上进行运动,身体的不稳定可更有效的刺激局部稳定肌。
5使用振动技术。对悬吊着患者的绳索用双手进行高频率的振动,可增加不稳定性。同时,从临床经验看,可有效的缓解疼痛,这可能是根据“最后公路”理论,振动觉的传入冲动相对抑制了痛觉传入冲动的结果。另外,研究表明,施加于腰部的高频振动可恢复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的本体感觉。
6 注重整体性训练。可将人体理解为一个由各个关节构成的动力链,重力和地面反作用力通过其上下传递。当一个环节出问题后,可能会影响其相邻甚至更远端的关节,由于应力分布不均等原因产生疼痛等临床表现。当一名患者颈痛或肩痛经运动训练后缓解不完全时,有时应向下寻找原因,检查患者腰、髋或膝足等关节有无弱链接存在,有时经过对腰部或膝部、足部问题的处理,患者的肩痛、颈痛可获得进一步缓解。
什么叫做感觉和运动的协调能力的训练:
感觉和运动的协调能力的训练:恰当的感觉和运动的控制能力对维持正常水平的功能是非常必要的。研究表明慢性背痛与感觉、运动的协调能力减退有关。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慢性颈痛及肩痛。有研究指出对患有慢性背痛和慢性颈部疾病的病人进行感觉和运动协调的训练是有成效的。感觉和运动的协调训练是S-E-T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已开展了以此为目的的一系列运动。强调在不平稳的地面上进行闭链运动是为了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效果。在悬吊器械上进行训练非常适于这个目的。另外,通常用到海绵橡胶垫、平衡板以及充气的橡胶垫枕。
什么叫做整体运动肌的训练:
整体运动肌的训练:一旦局部稳定肌有了满意的稳定作用,整体运动肌的渐进式训练就可以开始了。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都可以用作此目的。对于肌力训练,要用相对较大的负荷。运动分为3-4组,每组重复5-6次,每组之间要有休息。对运动员的最新研究表明较大负荷的运动可达到改善肌肉力量的目的。这种运动将如下实施:肌肉做3组强力收缩,重复5-6次,每组间休息1-2分钟,训练负荷则逐渐增加。当患者用这种方法进行运动时,强调患者应处于无痛状态;一旦患者主诉疼痛,可通过调整力矩或减重的方法降低运动负荷。
稳定肌群与运动肌群的异同点
稳定肌 运动肌
位于背部深层 位于背部浅层
腱膜状 梭状
慢肌为主 快肌为主
耐力活动时激活 爆发性活动时激活
选择性弱化 优先募集
募集较差,可以被抑制 缩短和紧张
在30-40%MVC条件下激活 在大于40%MVC条件下激活
该贴已经同步到 jacky的微博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