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论坛China Fitness Forum

 找回密码
 注册Reg
搜索
查看: 2592|回复: 0

[竞技体育] 青少年运动员不同年龄段的身体特征及其易发的损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5 07: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生长期的分类与特征
青少年运动员的生长期主要以身高发育的高峰时期(又称PHV PeakHeight Velocity时期)12岁-13岁为节点,分为三个阶段:11岁之前,12岁-14岁和15岁之后(如图1)。接下来就三个阶段的身体特征分别说明。
图1 各年龄段运动要素的发育程度
(一)11岁之前   
首先,孩子们在11岁之前除早熟情况外,身体形态变化较小,神经系统的发育十分迅速。因此较易获得运动技术的提高,是掌握各项目专项技术的关键时期。故针对9岁以下年龄段运动员,训练的主旨应该是让其身体掌握尽可能多的动作,并尽量让其尝试不同的运动项目。同时注意在进行单个项目训练时,将跑跳等“移动性动作”与静止状态下的“非移动行动作”相结合。
最近常有学者提倡,在这个年龄段“应该让孩子们多玩”。例如“捉鬼”(译者注:一种日本小孩间的追逐游戏,扮鬼的人去追逐抓人,被抓到的人,转化为鬼,继续抓别人)游戏中就包含了很多基本的运动动作,通过游戏习得动作的方法对孩子们很有效。需要注意的是,教练不能只简单地放任孩子们去玩耍,而应该不断改变游戏规则,善于发现动作做不好的孩子哪里有问题,并进行单独辅导。多给孩子们一些例如“向后跑的时候,注意看周围的情况”、“可以尝试蹲下身体来躲闪”等动作提示,帮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动作体验。
(二)12岁~14岁   
12岁~14岁年龄段,最显著的身体特征是“身高增长明显”。伴随这一现象,有些运动员的动作会变得有些笨拙,而且容易因一些莫名其妙的摔倒导致骨折、磕碰等损伤。因此这个时期一定要注意在训练中让孩子们循序渐进地学会使用逐渐长大的身体,注意做好训练前的热身运动。
同时这一年龄段,运动员的耐力会有所提高,肌肉力量也开始慢慢增长。因此在这一时期的训练应注意引入利于耐力素质发展的持续性动作练习。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指导方法的细节问题,有部分教练为了保证孩子们技术动作学习的准确性,经常会在训练中打断孩子们正在进行中的动作,以便讲解技术要领。但是如果每个动作都停下来给孩子们纠正的话,耐力素质就不能得到很好地提高。因此可以尝试在一周中的某一天训练多讲解技术要领,其余时间即使有孩子动作做得不对,也尽量不要去打断叫停他们,让他们在完成连续动作的过程中提高耐力水平。
(三)15岁之后
15岁以后,耐力和肌肉力量进一步提高,在训练方面,要积极引入力量训练,多安排对力量要求高的训练科目。对于对抗类项目,要适当增加对抗的强度。这里涉及到能否在更早的时候进行高强度身体接触训练的问题。个人认为,如果小的时候能适当地让孩子们习惯与对手们进行对抗,感受一下冲撞后的感觉,之后受伤的几率反而会有所降低。因此,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二、9~11岁年龄段易发的损伤
(一)跟骨骨骺骨软骨病
9~11岁年龄段易发的慢性损伤为“Sever病”。症状表现为一活动,脚后跟就痛。Sever病即为“跟骨骨骺骨软骨病”又称Haglund病,由Haglund于1907年首先描述,Sever则于1912年提出本病为跟骨骨骺的缺血性坏死,好发于爱好运动的8~14岁少年,女性多于男性,大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如图2所示(译者注)。“Sever病”很少会变得很严重,也没有必须要休息2-3个月,只要减少运动量,并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经过短暂休养就会比较快地恢复。
(二)骨折
此外,这个年龄段需要注意的易发损伤多为由于摔倒而引发的骨折与磕碰。预防方法为在热身活动中加入倒地时的自我保护练习,避免手臂的勉强支撑。此外,摔倒还容易引起软组织挫伤,但这时孩子们的体重较轻,一般不会引发较为严重的挫伤,但是有时挫伤会伴随出现软骨损伤的情况,如不加注意,继续正常训练的话,高中时易引发“骨片游离”导致的疼痛现象。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挫伤并不是什么大事,大多不予理会,从而导致孩子们在受伤后无法受到良好的治疗,并在日后逐渐发展成为安全隐患。所以不管任何伤病,一旦出现问题就要找专业的医生去诊断,并进行积极地康复。
(三)胫骨结节骨骺炎(Osgood-Schlatter Disease)
12岁之后,很多爱运动的孩子容易出现常说的“成长痛”。即胫骨结节骨骺炎,如图3所示,胫骨结节位于胫骨平台下50px,为髌腱附着处,就是膝下方小腿上端的体表隆起。当发育中的胫骨结节受到过度的牵拉应力后,可引起骨骺发炎,导致骨的生长快于软组织生长,形成异位骨化。此病多见于10到16岁的男孩,尤其是喜欢跑、跳运动者,是青少年最常见的膝痛原因之一。主要症状表现为:膝下方小腿上端正中部位出现过度隆起,活动时和活动后疼痛,休息后缓解。股四头肌收缩时也可引发疼痛(译者注)。
图3 胫骨结节骨骺炎示意图
    人们容易把这种俗称“成长痛”的伤病理解为是孩子成长期特有的疼痛,认为长大后会自然消失,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胫骨结节骨骺炎并非是可以自愈的病症,必须积极进行治疗,否则日后会引发更大的问题,关于这一点作为教练员们一定要格外注意。
  (四)腰椎分离症
12~14岁年龄段的另一个易发的伤病就是:腰椎分离症。
如图4所示,所谓腰椎分离症,就是指在骨骼还没有发育完全的情况下(大约10岁左右),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导致第五腰椎节部位负担过重,由起初的出现裂纹,到最后完全分离断裂的一种伤病(译者注)。

          图4  腰椎分离症示意图
    由于腰椎分离症属于一种由疲劳导致的慢性损伤,不易被察觉,很多15岁左右的孩子在出现疼痛后,在检查时才发现腰椎已经完全分离断开了,由此推断一般是在1214岁,身高快速增高时,损伤已经开始出现了。因此在12岁之后如果出现身体后仰腰痛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检查诊断。如果在X光片上已经发现明显的断裂线,说明已经完全分离了,这时完全愈合的可能性就很小了。但是如果使用核磁共振或者CT,照射出细微的骨裂缝线,即属于发现较早的情况,通过静养,其愈合几率很高。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最为关键。
当然,如果错过了上述早期诊断治疗时期,15岁之后应该主要考虑应对这种疼痛的方法与策略,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
三、15岁之后的急性损伤
与14岁之前的慢性损伤不同,15岁之后,容易引发的损伤往往以踝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急性损伤为主。
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身体发育基本完成,很多软骨已经完成骨化,身体上面脆弱的部分已经逐渐减少。另一方面随着肌肉力量的增加,速度与体重也在增加,每个动作的作用力也随之提高,导致急性运动损伤的诱发概率较之前有所提高。
这一时期的急性损伤可以分为“接触性外伤”与“非接触性外伤”两类,其中关于非接触性外伤,通过热身活动、提高身体平衡性、柔韧性等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有效地预防。
虽然人们常说青少年时期的软组织挫伤等伤病反复出现的原因,与15岁之后身体发育结束后关节的灵活性和身体柔软度下降有关,但是现在尚无明确的研究数据支持这一点,只是在肌肉拉伤的有关研究中,人们会将过去的受伤经历作为再次诱发伤病的重要考量因素,认为在少年时期反复受伤的人,在成人后再次受伤的可能性更高。考虑其背后的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是在受伤后人的身体机能会有明确的下降,特别是少年时期受伤后,并不能进行充分地、科学地康复训练。
最后需要提醒教练员们注意的是,很多运动员在小的时候受伤后,往往得不到充分地休息便继续投入训练,导致同一伤病反复发作,以至于长大后引发更为严重的伤病。因此青少年受伤后必须进行充分并科学的机能康复训练,减少损伤的复发几率,这是每位青少年教练员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5 收起 理由
admin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Mobile|体能论坛 ( 粤ICP备15092216号-2 )

GMT+8, 2024-5-18 00:52 , Processed in 0.0673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